压缩电弧
顾名思义,如果把自由电弧的弧柱强迫压缩,就可获得一种比一般电弧温度更高、能量更集中的热源,即压缩电弧。压缩电弧典型实例就是等离子弧,它是利用热压缩、磁压缩和机械压缩效应,使弧柱截面缩小,能量集中,从而提高了电弧能量密度,形成高温等离子弧。等离子弧又分为以下三种形式:
(1)转移型等离子弧 电极接负极,工件接正极,等离子弧产生于电极与工件之间,如图1-8a所示。如果电极有好的冷却条件或电极材料耐高温性能较好,则电极也可接正极,工件接成负极。
(2)非转移型等离子弧 电极接负极,喷嘴接正极,等离子弧产生在电极与喷嘴表面之间,如图1-8b所示。
(3)混合型等离子弧 把上述两种等离子弧结合起来,工作时两种电弧同时存在,就称为混合型等离子弧,如图1-8c所示。它常用于微束等离子弧焊和等离子弧喷焊。
这三种形式的等离子弧电极均是不熔化电极,因此它们除了具有高能量密度压缩电弧的特点外,还具有非熔化极自由电弧的特点,即影响电弧稳定燃烧的主要因素是电源电流和空载电压。要保持电弧的稳定燃烧,应尽可能使电源电流不变,并且空载电压较高。等离子弧通常是采用直流和脉冲电流,但也有采用交流的。
20世纪70年代还出现了熔化极等离子弧的新形式。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等离子弧与熔化极电弧的结合。此时的等离子弧主要是在不熔化极与工件之间形成,通过焊丝(熔化极)熔化实现熔滴过渡。因此,它同时具有压缩电弧和熔化极自由电弧的特点。